close

一 預算

       
買相機的第一步驟當然是列預算
,各個價格帶都有其對應的機種,從便宜的國產兩三千塊的,到稍為中階的日系品牌六七千塊的,再來就是各家較旗艦的機種,一萬多元的,甚至是像DP1GDR這種定焦DC,上看兩萬多元的也是有。價格雖不敢說是決定一切,但要有一定的成像品質,當然萬元以上的機種是較能夠達成的。選購相機時又分為公司貨及水貨兩種,其中的價錢差異不小,兩者的差別點在於保固,買水貨的壞了就得送原廠,較為麻煩,而且在過保以後的維修費將相當驚人,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水貨價格較低廉,但還是有人望之卻步的原因。

二 感光元件(sensor) 

        再來談到的是性能,以及本身的規格。決定成像的關鍵在於sensor及鏡頭,還有就是各家獨門的處理器技術,像是NIKONEXPEEDCANONDIGIC3SONYBIONZ,以及PANASONICVENUS等;sensor可分為CCD以及CMOS兩種,一般來說,CCD的成像品質較好,但相對的成本也較高,CMOS則反之。但近來許多大廠的旗艦級全片幅單眼相機都是採用CMOS做為其sensor,其中的原因在這裡不詳述,因為眾說紛紜,解釋下去將牽扯太多,故暫不討論。選購相機的一大要點,在於其sensor的大小,sensor越大則畫質會越好,但是由於CCD的成本高昂,搭載越大的sensor價格相對的一定會提高,這也是為何SIGMA所出產的DP1價格會如此昂貴的原因,因為他搭載的是APSC大小的CCD,也就是一般單眼相機採用的CCD大小,比一般的1/1.8以及1/2.3吋的CCD大上許多。而在消費機中,1/XX吋的CCD大小又要如何比較其大小呢?答案是數字越大的代表越小尺寸,數字越小的代表越大尺寸,像PANASONIC所出品的LX3所採用的1/1.63CCD,就算是隨身機種中CCD較大的代表。

三 鏡頭 及 光圈

        鏡頭更是一台好相機的靈魂,擁有好光學品質的鏡頭對於拍出來的照片品質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各家紛紛打出著名品牌的鏡頭來為自己品牌的相機加持,像PANANSONIC選擇的是萊卡,SONY選擇的是蔡斯,SAMSUNGKODAK則都選擇信乃達;但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他們並不是採用其品牌所生產的鏡頭,而是通過其品牌光學品質認證的鏡頭,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鏡頭所對應的還有光圈大小,在消費機種中,F2.8就算是大光圈了(其實在單眼相機中F2.8也是相當大的光圈,而且價格通常不斐),最高還有到F2.0的(PANASONICLX3)。光圈的大小決定快門速度以及景深,越大的光圈在同一個焦段上所帶來的景深表現是較淺的(景深越淺,主體就越清楚背景就越模糊),但由於消費機種先天上sensor的尺寸太小,想要達到單眼相機般的淺景深效果,就算是F2.0也沒辦法達到,這也是為何喜歡淺景深的人大多都會掉入單眼深坑之中的原因。
 

四 焦段


       
鏡頭說完了,接下來談到的是鏡頭所涵蓋到的焦段範圍。一般來說,人眼所看出去的焦段大約是50mm50mm算是相機的「標準焦段」,50mm以下的焦段都可算是「廣角」了,但實際上在相機裡廣角的定義通常是35mm以下,這邊我們不詳述。目前各家消費機種所主打的「廣角」,大多是以28mm起跳,往下延伸,目前最廣的應該是24mmPANASONIC以及SAMSUNG都有出過搭載24mm廣角鏡頭的消費機種。廣角的優點在於同一個距離下,拍的東西向左右延伸得更多,可以容納的景物也更多,拍起來的氣勢十足;但是廣角鏡頭同時也有個相當麻煩的問題,那就是所謂的「廣角變形」的問題,也就是直線用廣角鏡拍攝後常常會扭曲,導致整個畫面變形,這個問題在消費機種上特別明顯,於是搭載廣角鏡頭相機本身的變形抑制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當然,在消費機上鏡頭並不只有廣角端,還有望遠端,也就是「光學變焦」後所及的焦段;一般來說消費機所搭載的光學變焦大多為3X5X最多,3X的意思就是你的最廣角端假設是24mm好了,光學變焦後3X的最遠端可到24 X 3 = 72mm5X則是24 X 5 =120mm,以此類推,數字越大則望的越遠。而從最廣角端到最望遠端的距離就是我們所謂的焦段涵蓋距離。市面上也是有以搭載10X以上光學變焦鏡頭為主打的長焦消費機,可以看到的距離也就更遠,但是體積也會相對增加;不過一般消費機的最望遠端畫質都常都不會太好,而且鬆散,其中的因素跟鏡頭解像力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

五 像素 


       
再來提到的是相機像素的問題,現在已是千萬畫素的時代,但是在各家廠商紛紛推出千萬畫素機種的同時,讓我們回歸到一個最原始的點來思考:我們需要用到這麼高的畫素嗎?首先在這我要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這也是許多人的迷思,那就是高畫素不一定等於高畫質,這點是常常被人所誤認的,於是一味的追求高畫素的相機。一般來說我們洗3X5或是4X6的照片,300萬畫素就綽綽有餘了,12X10的相片也只不過需要600萬畫素。雖然說高畫質必須要高畫素才能達到,但是若鏡頭的解析度跟不上高畫素,那高畫素也只是枉然。而且在消費機種那樣小的CCD中塞入那麼多畫素,但雜訊抑制(高ISO的畫面純淨度)、雜色干擾滲色粗顆粒感這些都處理不好
,出來的照片自然不會太好看,也就沒辦法發揮高畫素的優點了。不過高畫素所帶來給人的感覺是「爽度」,一台七百萬畫素的相機跟一台一千兩百萬的相機,若有兩千元的差價,那我想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一千兩百萬的那台吧!

六 感光度(ISO值) 
 

        像素問題聊過後,再來是感光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ISO值」問題。在現在各家都強調超高ISO超高感光度,號稱「低光源也能拍出漂亮照片」,但是否真的如此呢?我想並不盡然。一般來說消費機種的ISO最高極限大約是400,再上去通常雜訊就十分明顯而會破壞畫面了,不過也有少數可以到達800的可用ISO,算是令人十分激賞了。越好的相機對於雜訊的處理以及抑制都會越好,但是其價格恐怕就不是一般的消費者所提出的預算範圍內所能買到的了。

七 功能需求 
 

        以上提完了相機的基本面,接下來就回歸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你買相機後的使用需求,也就是,你期待你所買到的相機能在什麼樣的地方發揮他的強項,是要拍人像?還是要拍夜景?還是要強大的錄影功能?以上這些通常都是一般人在選購相機時所會考慮的點,再來就是相機儲存照片時所能使用的記憶卡種類、耗電量等問題。一般的消費機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所拍出來的風景照片都不會太差的,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消費機種被稱做「陽光機」的原因;礙於感光元件大小的先天上限制,夜拍成了消費機種一個很大的弱點,在光線微弱的地方一味提高ISO值的情況下,拍出來的照片通常是一片「霧茫茫」(因為高ISO產生的高雜訊),令人慘不忍睹。但是,也有消費機種以拍夜景著名,而博得「月光機」美稱的,那就非富士(FUJIFILM)所出品的F系列相機莫屬了;除了在夜拍的能力上驚人,在拍人像上也有其一定的色彩優勢,喜歡拍夜景及人像的,富士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至於其他家的相機,在消費機種中沒有像富士這樣有顯著的特色,所以在這裡就暫時不談,但並不代表其他牌的相機就不好。)

       再來是儲存裝置的問題,一般來說相機都是吃SD卡或是更高容量的SDHC(現在應該是以SDHC為主),但買相機的時候也要注意相機是否支援SDHC,大部分都有支援,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檢查一下的好。當然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OLYMPUS所採用的XD卡,以及SONY所使用的MS卡,這兩者因為規格特殊,價格也相對較高,但若選擇了這兩家的產品也不得不接受,畢竟他們的相機就只接受這種規格(不過OLYMPUS有些機型是支援SD卡的)。最後我們談到的是耗電及開機速度的問題,耗電量所代表的意義是一台相機的續航力,一顆電池可以拍越多張照片當然是越好,一般來說現在的相機電池一顆大概都可以拍個兩三百張沒問題,但在省電這個部分CASIO的相機的確有兩把刷子,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點。開機速度對於喜歡隨手拍、搶拍的消費者也相當重要,若搭配上對焦速度快的相機那更是如魚得水,
普遍來說CANONNIKONSONYPANASONIC等都具備以上的條件,FUJIFILM雖然開機速度挺快但對焦稍慢些,成了其的一個小缺點。

八 小結 
 

        以上都是買相機前可以先稍為了解的一些知識,但由於現在各家的規格其實都差不了多少,在帳面上的資料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選擇權就在消費者自己的手中,外型以及照片的發色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喜好,所以在自己看到一台外型OK、規格不差、照片顏色自己又很喜歡的相機,不要猶豫,它就是你最適合的相機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